新闻中心 > 要闻

让档案说话 擦清历史的镜子

作者:郑泽隆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1-10 星期三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出席公祭仪式后指出,无论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历史在走好未来的路中的资政借鉴作用,这也是对新时代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档案工作者应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让档案说话,擦清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

????擦清历史的镜子,是为了明辨是非,珍爱和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的镜子会因某些特定集团基于特定政治目标肆意篡改而蒙尘,需要揭开尘封的档案,还原事实真相。80多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可谓罪行铁证如山,罄竹难书。为了让档案说话、用史实发言,澄清谬误,明辨是非,针对日本右翼分子否定侵华罪行的言论,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一方面加大抗战档案公布出版力度,主编了《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选编》等,充分利用历史档案揭露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有力反击日本右翼分子言论,推动抗战史的研究;另一方面,《南京大屠杀档案》于2015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2017年12月11日,国家档案局组织各方力量,历时两年编辑的《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影印本和《拉贝日记》影印本首发式在南京举行,用档案有力驳斥了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的反人类、反和平罪行,凝聚起人类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磅礴力量。擦清历史的镜子,最终目的是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

????擦清历史的镜子,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漫漫征程,为档案部门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资料。这些档案全面反映了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凝聚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赓续了红色基因,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有些党员干部在物质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理想信念滑坡,宗旨意识淡薄,少数干部甚至公权私用,违法乱纪,走上犯罪的深渊。为了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近年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联合各地档案部门,主动围绕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挖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以举办展览、拍摄视频、编印图书等形式,直观、生动再现了共产党人对信仰的追求历程和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使广大党员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从档案中汲取革命营养剂,补上精神的“钙”,为实现矢志不渝的理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凝聚正能量。开发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是为党管档的具体体现,目的是使广大党员从档案中追寻党的奋斗历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谦虚谨慎的“赶考”心态。

????擦清历史的镜子,是为了坚定自信,圆梦未来。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铸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历史,从叱咤风云的人物成败中感悟人生真谛,从历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国家生存发展的智慧,从中外各种思潮中找寻适合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道路,照亮前行的路途,成为古往今来有识之士的共识。档案记录和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智慧。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利用网络和新媒体进行传播,歪曲党和国家的历史,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形势依然严峻。为了守护党和国家历史,坚定“四个自信”,近年来,国家档案局发动各级档案部门在梳理馆藏相关档案,编印资政参考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挖掘档案中的历史故事,通过网络、报刊图书、档案展览等传播平台,向广大群众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积极实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助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利用丝绸档案、侨批档案等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开发档案资源目的是让档案走出库房,让档案激活历史,让历史昭示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档案支撑。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月8日 总第316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