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死里逃生唯斗争,铁窗难锁钢铁心”

——王若飞在绥远地区的革命往事

作者:毕肇雪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4-16 星期一

????王若飞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原名运生,字继仁,后有感于《木兰辞》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佳句,改名为若飞,又名王度,誓解民倒悬,精忠报国。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曾指导绥远(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地区农民运动和少数民族工作,身陷囹圄仍顽强斗争,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临危受命 归国赴绥远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右一)赴重庆。离开延安机场前,
同专程由重庆飞抵延安迎接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左一)合影。

????绥远省地处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此处虽贫瘠,但北临蒙古,西达甘肃、陕西、新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大革命失败后,绥远地区的革命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反动势力甚嚣尘上。1931年7月,王若飞结束在莫斯科列宁学院的学习后,受上级派遣启程回国,以中共西北特委书记的身份,指导陕、甘、宁、晋、绥、新地区的农民斗争。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
周恩来、王若飞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0月,王若飞化名“黄敬斋”,以商人身份,几经周折抵达绥远,与时任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取得联系,听取了中共地方党组织的工作汇报,传达了中共中央要求建立红色根据地的指示,同时着重指出应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放手发动群众,对绥远的民族工作、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为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发动农牧民开展斗争,王若飞提出了开辟绥远地区48旗的工作计划。他深入绥远地区的农牧民中,调查中共地方党组织、农民协会的工作情况,在腥风血雨中逐步恢复和健全被破坏的中共地方党组织和交通联络站。为积蓄革命武装力量,王若飞根据绥远革命斗争的实际,除积极鼓励蒙古族共产党员在当地军队中进行党的秘密工作外,还派人与红军第26军取得联系。当陕北红军发展壮大的消息传回绥远,激励了更多的绥远青年投身革命。

泰然入狱 牢房成战场

1931年,王若飞在包头泰安客栈被捕。

???1931年10月21日,王若飞因叛徒出卖在包头泰安客栈被捕,后被押解到归绥第一模范监狱,拘禁至1936年。这座位于归绥旧城北门外幽森可怖的人间炼狱,每间牢房仅有4平方米左右,阴暗、潮湿,蚊虫鼠蚁遍布。“犯人”依案情轻重分押在以“改”“过”“迁”“善”4个字命名的牢房,王若飞被囚禁于用来拘禁“重刑犯”的“改”字号牢房中。

????王若飞是高唱着《国际歌》走进牢房的。他从被捕时起,就已做好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准备。他说:“一个共产党人从被捕以后,只有抱着必死的决心,才能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他把被捕看作是对共产党员的最后考验,把敌人的法庭当作“革命讲堂”,每次受审时都痛斥反动派,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王若飞积极分析狱中的敌我形势,团结狱友,开展斗争。入狱后,他被关押在单独的牢房,每天只能利用放风的时间向狱友宣传共产主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鼓励狱友们克服困难,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在他的启发下,蒙古族青年三毛等一批有志之士被秘密吸收为中共党员,这些同志在出狱后,随即投身于绥远地区的抗日救亡斗争。

????在环境极为恶劣的铁窗生涯中,王若飞凭借顽强的毅力,以笔为刀枪,写下数十篇富有革命战斗精神的文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写给时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的《关于国共两党优劣的比较》《劝傅作义抗战书》《论进步》等信件。1933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由于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华北危在旦夕。王若飞从旧报纸和探监人口中得知这一情况,立即给傅作义写信,诚恳奉劝他参加抗战。他指出,国民党当局采取的是出卖民族利益的投降政策,其所谓的“安内攘外”实质是“按内让外”;所谓“长期准备论”,是给不抵抗主义制造借口。在《论进步》的信中,他告诫傅作义:“一个人是否站在人民一边,是个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站在人民一边,就能永存,否则,必然灭亡……为此,我希望你能和我们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共同奋斗。”

????1936年7月,王若飞被解送到山西太原陆军监狱。就这样,他在绥远监狱度过了近5年时间。

被救出狱 仍心系绥远

????1937年,王若飞在中共党组织的营救下出狱。作为我党较早关注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的领导人之一,他离开绥远后,仍心系当地的革命形势。

????早在王若飞身陷归绥监狱时,他就经常对狱中的同志强调:“绥远地区敌强我弱,又是蒙古族聚居的区域。党的工作在这里要取得进展,必须依靠民族干部和地方干部,这些干部与绥远蒙汉各族人民群众有着血肉关系。尤其是民族工作,只有发动蒙古族自己起来解放自己,才符合党的民族政策。”

????1938年2月,王若飞发表《今天如何实现蒙汉联合抗日》一文指出,要实现蒙汉联合,“今天内蒙的社会制度,是封建制度,存在着王公与平民的对立。但是在今天日寇灭亡整个内蒙民族的面前,我们应该赞助内蒙王公平民一致团结去抗日”,“不宜简单提出反对德王及伪自治政府的口号,而是用一切事实说明日寇的侵略,批评德王的错误,要求德王回头抗日,并争取分化傀儡组织下的一切王公转向抗日”。

????之后,王若飞又为我党制定《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提供了重要的意见,对绥远地区取得抗战胜利起到指导作用,也为日后绥远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同胞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1946年4月8日,在重庆参加完国共两党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后,王若飞乘飞机返回延安。飞机飞至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他与叶挺、秦邦宪、邓发和黄齐生等17人同机遇难,时年50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4月13日 总第3206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