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读书

《陈渠珍在保靖》出版发行

作者:向顺利、谭子超、吴伯文、郑欣平编著

来源:365bet官网开户

2015-11-04 星期三

《陈渠珍在保靖》封面

????陈渠珍晚年在长沙

????内容介绍

??? 由湖南保靖县档案局组织编写、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陈渠珍在保靖》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陈渠珍在保靖》一书,是一本可资治、可教化、可存史的湘西地域性纪实史册。它以大量翔实的档案资料为主,辅以文史、文献等资料,展现20世纪20年代初期,湘西统领陈渠珍坐镇保靖治理湘西5年的一段历史。

????陈渠珍是一位历经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增选为全国第一届政协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是一位曾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宴请和关注的统战对象。他执掌湘西一方军政大权,守土湘西近30年。这位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就治理湘西的一代统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毅然投奔新中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用这一哲理名言剖析陈渠珍这个历史人物,这对我们研究中国现代史、我党统战史、民族自治史,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陈渠珍在保靖》一书,最可贵的是,它从封尘近半个多世纪治理湘西的5年历史中,挖掘出陈渠珍的三种精神。

????一是自强不息精神。陈渠珍是一个以王守仁、曾国藩自许的军人,每天治学的时间同治事的时间相等。他的办公室内放置了5个大楠木橱柜,其中有自宋及明清的字画、铜器及古瓷,还有十来箱书籍,一大批碑帖。他治学时,每遇到取书或抄录书中某一段文字时,必令当时的书记员沈从文替他写好;他治事时,有什么会议需要记录,机要秘书不在场,间或便归沈从文担任。这样不仅与沈从文结成了学习伙伴,还常与高参幕僚易培基、瞿方书、梁濑溟等学习讨论中国史和外国史。与他的老师聂仁德谈论儒家经典,谈宋元哲学,谈大乘,谈因明,谈进化论等。特别是对老、庄学说,讨论尤为精细。因为老、庄学说中有丰富的治国治事道理。他每天都写日记,记录大事和学习心得。他把治学与治事融为一体,以治学来指导治事,以治事来促进治学,这就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所在。故他办事十分认真,事必躬亲,且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深谋远虑,持之以恒。

????二是开拓进取精神。陈渠珍是湘西凤凰人,故深知湘西偏僻落后,地瘠民贫,天灾匪祸,百业待兴。于是他决定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来治理湘西。为此他从兴办教育,发展实业入手,先后派人赴山西、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取经;先后从发达地区购来一批教育仪器及机械设备;先后从长沙一带请来一批教育专家及教师以及实业技师及工人;先后在统领部所在地保靖,办起了十县联合师范讲习所、十县联合中学、十县联合职业学校、十县联合模范小学;先后办起了军工厂、皮革厂、纺织厂、印刷厂、小作坊、小工场等,以此带动各县。他还引导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在较寒冷的山区发展桑、麻、桐、茶等。

????他曾引经据典地说,唐太宗重视教育,人才辈出,国家昌盛;秦始皇主张霸道,焚书坑儒,导致二世而亡,历史可鉴。别人拥有军队,用来争权夺利,鄙人拥有军队,却想用来为民办事。以之兴办教育,何愁教育不振?以之发展实业,何愁实业不兴?这样一来,他就开创了湘西教育、实业之先河。

????三是艰苦奋斗精神。陈渠珍在灾荒年里,他率先垂范,过艰苦生活,赤足草履,深入民间,视察灾情。那时,统领部很多幕僚及办事人员,都不愿吃霉米饭,唯有陈渠珍却张口大吃。他对大家讲他在青藏高原冰天雪地猎兽疗饥的艰苦生活,并说如他在大沙漠中能有此饭,恐从者不至于死。现饥民食之霉米虽不得一饱,却比吃野菜、树皮、草根、观音土好多了。故他的一般高级军官生活皆十分拮据,吃粗粝的饭,过简陋的日子,然而极富有朝气。一切都得益于那个精力弥满的统领陈渠珍以身作则,擘画一切,调度一切,使各人能在职务中尽力,不消沉,也不堕落。

????特别是在抗灾度荒中,陈渠珍向机关、团体、军队下达命令,提出了“生产自救,不与民争食”,开展军工、军农运动的号召。以巡防军为主,编成军工、军农大队,在各县划地垦荒生产。凡生产所得,部分上缴补充行政军费开支,部分补充部队军饷,另少部分帮助解决士兵家属生活困难。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部队,增加了收入,而且还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正是由于上述三种精神,在困境中得到充分发挥,故使陈渠珍治理的湘西,一度出现辛亥革命以后最好的局面,成为湘西走向近现代的重要一页。

????《陈渠珍在保靖》一书,不是纪实文学,而是纪实史册。它以陈渠珍坐镇保靖治理湘西为主线,串以“保境息民、厉行自治、兴办教育、发展实业、整饬团务、关注慈善、谋划财经”等内容,虽逊色于故事情节,但忠实于史料原貌。笔者认为这对研究者、利用者、阅读者,分门别类地提供了原汁原味而极翔实的史料,这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再现陈渠珍的本来面目,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